高美濕地
海風逗弄著風車,蒼翠莎草從水鏡冒出,藍天暈染暉彩,青綠之間,一股沁心的平靜。
小時候母親常帶我去高美濕地,那真是孩子的樂園。每次都是下午左右到達,漫長的中港路程,從台中朝著沙鹿駛去,眼正對著西下的朝陽,總是讓人昏睡。然而想到等會可以見到那些潮間帶的小傢伙們,難掩興奮。到達目的地,車門一開便衝上堤防,只想趕緊去玩耍。要到濕地,得先通過馬鞍藤的領地。灰白的沙丘,還真不好走,沙子全進了拖鞋。但是一旦通過了這段路程,就是螃蟹與水鳥的家了。再往前走著,沙子變得潮濕混著著爛泥,一旁有條從堤防流向大海的水渠漫延開來,眼前則是一望無際的泥灘。太陽的方向就是台灣海峽,卻看不見盡頭,據說退潮時大海離堤防竟有幾公里之。
泥沙踩在腳下我一點也不抗拒,一旁彈塗魚張望著大眼睛,大概是驚恐怎麼來了個龐然大物。稍遠處一群沙和尚蟹沿著水流旁的泥岸,結隊地遷徙,午後三點的陽光把他們湛藍的背殼照得發亮。我跑向前去,恐怕是因為步伐的震動,他們全被嚇壞了,驚恐地流竄四散,找到洞便往裏頭鑽。水邊另一群萬歲大眼蟹,高舉雙手歡呼(是螯啦),還是說他們其實是在向我示警呢?突然天空一道黑影掠過,我抬起頭想看清楚,三隻大白鷺張大翅翼,朝著台中港飛去了。
每次來到高美濕地,總是玩到太陽都快下山了,儘管母親拉著手,仍捨不得離去。她只好哄騙小孩似的說,我們去梧棲漁港吃海鮮,這下我總算願意離開這片泥灘,跟潮間帶的小天堂說道別。周末午後時光如此美好,自然風采守住親子情感!
然而年隨著年紀成長,旅遊的型態改變了。孩兒長大後不再願意和父母同行,有了駕照後更是恣意奔馳。別說父母望著孩子的背影消失在路口轉角,能求得孩子回到老巢都成了奢望。那個幸福的濕地,終究埋入記憶中,成了可有可無的過去事實。十幾年下來,我不再輕踏泥濘,感受自然的觸動。
成人後,常有外地朋友來訪,總會聊到這麼一個「景點」,說想去走走。我總是有點自以為是,假借保育環境之情,騙說泥巴有多麻煩,不適合旅遊,或說遊客太多了,一定會敗興而歸。擔心環境遭到破壞是事實,但是其實是一種不敢面對記憶裡那個濕地。幾年下來雖不曾再踏上濕地的軟泥,但仍行車造訪過幾回。站在岸邊看著還是孩童時奔跑的泥灘,慢慢改變,熟悉的景象慢慢消逝。自從媒體大肆報導,遊客逐漸增加,有關當局也就開始投入經費做一些基礎建設,怪手開進了潮間帶,海堤被挖開,溝渠被填平,確實規劃是為了方便旅遊同時整治水利,但「破壞式」的建設看在眼裡,心裡卻有股很沉的鬱。
如今的高美濕地,重新規劃後,蒼翠的雲林莞草如毯,從堤岸開始鋪下,海風掠過,似浪似波的陣陣擺盪。清水大排對岸一排風力發電的風車,成了攝影愛好者捕捉夕陽西下的完美構圖。增設了一條木棧道讓遊客通行,便不會直接踩踏泥灘,讓溼地的生物有些喘息。木棧道的尾端則是由木樁圍起的永續利用區,人們仍舊有機會親觸泥沙,任潮水順指間輕拂。景緻雖和記憶有些不同,卻仍是自然美妙。只可惜在我眼中,太多人了。遊覽車載著一批批的光觀客,自小客車把停車和道路兩旁完全佔滿。而有了人潮,錢潮不就在後頭嗎?琳瑯滿目的小吃攤攤自動排起,烤爐冒出的黑煙,順著海風蔓延整個堤岸。叫賣掙錢的嘈雜,重疊著會車喇叭與怒罵。
駐足在木棧道上的我,任由人群從我身旁擦肩而過。此般複雜的景物,我只覺得一陣昏眩。曾私心想要永遠「暗蓋」的濕地樂園,難逃揭露於世。我不知站了多久,就是傻愣著,莫名的無助又無奈,沒留神,夕陽已經沒入看不到盡頭的大海。餘暉之中兩隻白鷺從我頭頂飛過,稍作盤旋後朝著南方飛去。
〈後記〉
第二次擅闖Zachary的blog,偷渡了一點環保意識,希望他不要介意。只是希望大家玩賞自然美景之際,一同維護環境。走在棧道上,仍可見到泥灘上有些包裝紙和塑膠瓶罐。可惜在保護區內,我無法進入,不然真的想順手把垃圾帶走。
和攝影師旅遊真是有趣,我只能用記憶繪美景,他卻能捕捉最美的當下!
好想再去走走呢!Until next time!還有更多照片,請至 Flickr,歡迎觀看!
About author: Zachary(まさはる)
介於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矛盾體,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冒險,試著在每一片土地,留下自己的腳印與空氣中的樂笛聲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